华基政党和政治评论员在过去都认为华裔选民的投票取向存在着钟摆定律,即华裔选民在不同的时期会倾向于支持不同的政治阵营。如果我们把时限拉长(不以一届为基础)则钟摆定律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从过去六届全国大选的投票取向来看(表一),华裔选民于1986年和1990年连续两届把手中的一票投了给在野党(民主行动党和有东古拉沙里所领导的替代阵线)。然而,接下来的三届大选(1995年,1999年及2004年)华裔选民却是情牵国阵,直到2008年大选华裔的选票才回归在野党(由安华所领导)。简单来说,钟摆定律的效果不会在一届内发生,而是以两届或更长的期限内发生。就这一点来说,情况对国阵或更准确的说对执政华基政党相当不妙。第十三届全国大选很大可能将不会再出现钟摆的情况,华裔选民的选票还是会继续留在在野党。
表一:历届大选华裔选民的投票取向和选前课题
是什么因素造成钟摆定律无法在一届内发生?又是什么因素促使华裔选民的投票取向集体转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1986年全国大选后华社的反风沿烧到1990年,这期间发生了亚洲经济风暴更是导致华裔选民的不满情绪继续燃烧。接着,因巫统分裂而成立的46精神党在东古拉沙里的领导下成立了替代阵线。这个趋势让华社看到了改朝换代的契机而纷纷提出两线制。很可惜的是,虽然华裔选民在1990年大选时大力支持在野党,但是两线制在巫裔选民反风不起的情况下而功败垂成。时任首相马哈迪医生因而提出了2020年宏愿以重新笼络民心。在大量经济刺激政策及开放政策双管齐下,我国的经济很快进入了高成长期。当人人都可以享有经济蛋糕的同时,教育领域的开放也让华社对未来充满憧憬。因此,华裔选民在接下来的两届大选(1995年和1999年)都大力支持国阵政府。虽然当中发生了金融风暴及马哈迪和安华的决裂改变了马来-回教徒的政治版图,华裔选民却在政治稳定保障经济成长的思维下协助国阵维持政权。然而,2020年宏愿的光环在1999年大选后开始消退,国阵政府面对贪污腐败、种族关系紧张和经济疲弱的三大问题困扰,让华裔选民开始质疑国阵/巫统的领导。虽然如此,当新任首相阿都拉接替马哈迪后,凭着新首相的清廉形象和肃贪的承诺让华社重新看到了2020年宏愿的新希望。这造就了国阵在2004年大选取得有始以来最大的胜利。俗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则失望越大!经济、种族、社会和贪污各种问题的持续严重化也终于让华裔选民彻底从2020年宏愿的兴奋剂中清醒过来。华社的第二次两线制理想终于在巫裔和印裔的反风配合下形成2008年第十二届大选的政治海啸。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钟摆定律并非必然发生的,而是由外在因素所以发。其中,经济课题是影响华裔选民投票取向的主要因素之一。1990年和2008年大选前的经济风暴使华裔选民转向支持在野党,而为了使经济能够持续成长,华裔选民从1999年至2004年却选择了国阵。除此之外,国阵所提出的愿景(2020年宏愿和阿都拉的承诺)则是执政党的有效武器。这种愿景不只是针对经济领域,也包括了族群关系,公平施政和民生问题等。因此,国阵要打破钟摆定律发生在两届大选以上的规律,希望华裔选民在来届大选转向支持国阵就必须提出能够吸引华社的新愿景(我们将在下节探讨这个问题)。这有赖于国阵领袖的魄力和是否有政治意愿消除党内保守势力,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在因素促使华裔选民支持或拒绝现任政府,华裔选民的内在心理素质如民主观念和政权更替的接受度都是钟摆定律能够在华裔选民中发生必要条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