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大马308政治海啸的发生都感到意外。甚至有些政治人物归咎于选民受到在野党不负责任的言论误导而投下了情绪票(在其它时期的大选,也可以换成‘受执政党不兑现的承诺欺骗而投下的感情票’)。存有这种想法的人除了认为选民是非理性外,更是容易受影响而改变立场。另一方面,很多评论认为选民是对客观环境的不满而迁怒于执政党。308海啸是这种不满情绪在竞选过程中极大化的扩散所造成。以上两种看法岂是岂非很难说得准,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即认为选民的投票意向在竞选期间受到某种言论、事件、承诺而改变。显然的,所有参与竞选的政党都必然认同选民的意向能够在最后一分钟被转换,所以才会在竞选期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争取选票。
有趣的是,一项在308大选后所进行的调查发现有高达86.7%的选民表示在提名至投票期间从来没有更改他们的投票意向,只有13.3%的选民会被竞选活动所影响(表二)。这项发现对那些以为只要在竞选期卖力演出的政客是一种讽刺,也是对那些认为选民会在最后一分钟改变立场而投下情绪票的言论做出有力反击。在某种程度上,华裔选民相当理性的,有立场的。虽然选民对各政党的候选人都是来者不拒,甚至回以100%支持的承诺,请别高兴得太早,不是说候选人/政党最后一刻做出承诺就能得到回报。这个时候如果还有政治人物在问华人到底要什么,只能说该人的无知和天真!同样调查也发现,84.1%的选民不会因为政党撤换候选人而改变对该党的印象。因此,马华前总会长拿督黄家定在第十二届大选前最终派出年轻候选人时已经无法挽留败局。
再次记住,华裔选民是不投情绪票的。大部分华裔选民在大选前就已经有了投票取向。这些投票取向是从多年个人生活体验或族群心理所累积而成,它更多的是外在因素如经济起落、社会问题、族群权益、行政体系表现和政治课题所造成。以308大选为例,这些对执政党的不满在大选前很多人已经感觉得到,只是国阵错误认为只要小恩小惠就可以摆平,而在野党却成功把大家的不满凝聚起来。
表二:选民在竞选期间改变投票意向
如果我们同意了大部分华裔选民(无可否认还是会有少许的选民例外)是在竞选期前已经决定了他们所属意的政党或候选人,接下来让我们检视308政治海啸前影响华裔选民的课题及它和即将来临的第十三届大选前的情况有多相似。我们把这些课题划分为四个类别,即社会、政府运作、经济和政治课题。图表三简略地列出部分发生在308政治海啸前且带给国阵负面影响的课题和它们目前情况作比较。
表三:308大选前后影响国阵的课题比较
无可否认,国阵在308大选所面对的挫败是由许多个别事件引起而累积不满,进而改变了华裔选民的投票意向。许多人,包括执政党和反对党人士在308大选前都没有看到这些课题堆积在一起时所引发的负能量有多大。人们以为这些课题都是区域性的,只会引起局部影响且容易处理。笔者认为,安华旋风和互联网效用只是让这些课题串联起来及让选民看到其他人原来和自己的看法一致而更坚定了之前不敢表露的意向。
过去四年里,许多可能影响国阵大选表现的课题非但没有消失,反之有严重化的趋势或由其他课题所代替。存有严重化趋势的课题有种族关系、地方议题、教育课题、反贪会运作、安华性爱、集会、华基执政党内部问题等。问题没有解决或由其他课题代替的包括宗教、警察滥权、选举舞弊、司法不公、政府工程弊案、朋党、通货膨胀、税务压力、首相因素等。虽然政府承诺进行多项改革如废除恶法和成立国会选举改革委员会等,但往往是走一步退两步,与公众的期望相去甚远。此外,如果执政党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关丹莱纳斯稀土厂、苏丹街捷运计划和养牛计划所引发的争议,则可能会进一步拉低华裔选民的支持率。
比较了第十二届大选前和第十三届大选前的各种课题后,华裔选票是否会回流执政党的答案已经非常明显是方面。如果华基执政党还想继续在竞选期间利用糖果策略来争取民心,或期待政府目前挥霍金钱的民粹政策(我们将在下文比较三任首相的政策问题),那只有等着辞官归故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